学习之窗

面向梦想,脚踏征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时

2019-11-28  点击:[]

作者:关铭闻

深秋的北京,碧空如洗。

天安门广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颂歌还在唱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的记忆仍然鲜明。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动员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以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个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一个百年大党走过辉煌历程,显示出面向未来的战略目光和历史担当,也昭示着历史对我们党的新要求、新期待。

(一)

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定国安邦之根本。

四中全会公报中,“制度”一词至少出现77次。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提到空前重要的高度。

这是因为,我们已经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正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步迈进。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今天,我们已经无限接近这个时间刻度。

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其中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我们党要更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现实和历史都要求我们,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牢牢把握住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擘画了面向未来的宏伟蓝图。

历史的时针指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改,改革开放的步伐更加坚实。顺应时代的潮流,反映人民的呼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更加鲜明。

脱贫攻坚战打响,一个又一个深度贫困的堡垒被攻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千万个乡村的内生动力被激活;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退休职工更安心、更舒心;扫黑除恶雷霆万钧,人们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看病难、看病贵的“病”有了药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中,不断实现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的历史飞跃。

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所指出,我们必须“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二)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从满目疮痍到复兴在望,七十年探索奋斗,七十年沧桑巨变,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物质、精神财富积累的同时,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将坚持正确方向与不懈创新辩证统一起来,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考验,我们既要有冒的勇气、闯的劲头,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应该改又能够改的坚决改,不应该改的坚决守住。

“坚决改”与“坚决守住”,不仅是哲学层面的思考,更是中国面向现实、面向未来必须解答的实践命题。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四梁八柱中,党居于顶梁柱的位置。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势。我们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这一点不能变。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我们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的任何其他政党都比不上的,它最有觉悟,最有预见,最能够看清前途。”一个以共产主义为信仰、拥有9000多万党员、奋斗90余年的政党,一个为中华民族作出无数牺牲、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政党,是唯一能把全国各民族、各地区、各阶层团结起来,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政治力量。

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这一点不能变。近现代史证明,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抉择也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命运。明确这一方向,就是响亮地告诉世人,不管到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都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搞其他什么主义。社会主义并非僵化的制度,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和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其中国特色,为中国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不同的社会制度意味着不同的价值观,失去了我们共有的价值支撑,国家治理体系这座大厦将无所依托;照搬别人的社会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就如水面浮萍、无处着力。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这一点不能变。“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譬如参天大树,人民如根、信仰如干,我们的事业终会枝繁叶茂、直指苍穹。只有坚守人民立场,科学理论才能转化为推动伟大社会实践的强大力量;只有一切为了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发展才有存在的意义。以人民为中心,是国家治理核心,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更多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否不断得以优化的重要体现。

在坚决守住的同时,我们仍要不断发展、创新。

创新首先来源于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提升。“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曾如此论述。从管理到治理这一字之差,成为党和国家治理理念深刻革命的生动写照,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新飞跃。

创新也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关照与把握。70年,中国创造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人间奇迹。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给国家治理体系变革带来深刻的影响,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构建了国家治理体系变革的开放型视界,在反思以往国家治理方式的弊端,审视改革遭遇的瓶颈效应,直面社会各领域积累的诸多深层次矛盾都迫切要求加强国家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

创新还来源于对现代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正重塑社会形态、经济运行模式,给公众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传统的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实践带来机遇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中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改革不停步,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着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激流险滩。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考验,中国向世界奉献着充满辩证魅力的东方智慧,把一个古老民族的复兴梦想变为现实。

(三)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国家治理所面临的形势也更加复杂多变。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提到的“五个凡是”,振聋发聩,令人警醒。

十九届四中全会这次历史交汇点上的伟大宣示,深一度解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现实课题,进一步明确了这项长期战略任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标定了我们砥砺前行的方向,蓄积着我们接续奋斗的力量——

会议提出了令人振奋、也令人深感紧迫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会议指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路径与方法,即13个“坚持和完善”。这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更是面向现实与未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动员令。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等等。13个“坚持和完善”,彰显着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凝聚着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光辉。无论是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还是完成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清单”上的各项任务,都要在党的领导下,在这个理论框架内完成。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历经70年艰辛探索、7年高瞻远瞩,围绕国家治理我国已形成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但制度优势并不会自动转化为治理效能,其中必不可少的“转化器”“催化剂”,究其根本就是治理能力。

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监督”一词出现8次,“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上榜舆论“热词表”。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才能唤醒制度的生命力。

“我们正处于‘数据智能化’和‘治理现代化’的交融交汇阶段。”有学者作出如此论断。技术赋能,已被诸多生动实践证明是一条可行路径。用数字技术变革推动治理变革,是“硬件”升级更是“软件”更新,是畅通梗阻更是平台重塑,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敢于变革,敢于胜利。

改革,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成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既要有如期完成小目标的紧迫感,也不能一味低头赶路而削弱甚至放弃了对全盘的掌控和对未来的洞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正如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

欧洲哲人将世界上的作者分为流星、行星和恒星三类。有学者指出,国家分类概莫如此,“中国更像一颗恒星”。

无数的岁月,恒星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转,闪烁着别样的光芒。进入标记着“新时代”的时间轨道后,这个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恒星”,必将永久释放深远而明亮的光芒,永远照亮人类深邃而壮丽的太空。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7日 01版)

上一条:以人民情怀彰显治理价值 下一条:不断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

关闭